首頁

日知錄 - 114 / 271
中國哲學類 / 顧炎武 / 本書目錄
  

日知錄

第114頁 / 共271頁。

 大小:

 第114頁

朗讀:

《冊府元龜》載:開元十七年,尚書左丞相源乾曜、右丞相張說率文武百官等上表曰:「臣聞聖人出,則日月記其初;王澤深,則風俗傳其後。故少吳著流虹之感,商湯本玄鳥之命;孟夏有佛生之供,仲春修道祖之釒彖。追始樂原,其義一也。伏惟開元神武皇帝陛下,二氣合神,九龍浴聖,清明總于玉露,爽朗冠于金天。月惟仲秋,日在端午;常星不見之夜,祥光照室之期,群臣相賀曰:『誕聖之辰也,焉可不以為嘉節乎?』比大麯水楔亭,重陽射圃,五日采綫,七夕粉筵,豈同年而語也。臣等不勝大願,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,著之令甲,布于天下,咸令宴樂,休假三日。群臣以是日獻甘露醇酎,上萬歲壽酒,王公戚裡進金鏡緩帶,士庶以絲結承露囊更相遺問,村社作壽酒宴樂,名為賽白帝,報田神。上明玄天,光啟大聖;下彰皇化,垂裕無窮。異域占風,同見美俗。」帝手詔報曰:「凡是節日,或以天氣推移,或因人事表記。八月五日當朕生辰,感先聖之慶靈,荷皇天之眷命。卿等請為令節,上獻嘉名。勝地良遊,清秋高興,百轂方熟,萬寶以成,自我作古,舉無越禮;朝野同歡,是為美事。依卿來請,宣付所司。」

《太祖實錄》:洪武五年八月庚辰,罷天下進賀聖節、冬至羡箋,上曰:「正旦為歲之首,天運維新,人君法天出治,臣下進表稱賀,禮亦宜之。生辰、冬至,于文繁矣。昔唐太宗謂生辰是父母勛勞之日,況朕皇考、皇妣早逝,每於是日,不勝悲悼,忍受天下賀乎?宜皆罷之。」自是每聖節之日,齋居素食,不受朝賀。十三年七月,韓國公李善長等累表上請,然後許之。其年九月乙巳,上禦奉先殿受朝賀,宴群臣于謹身殿,歲以為常。然而不受獻,不賦詩,不賜,不齋醮,則聖諭所云「勉從中制」者也。


  

○君喪世謂漢文帝之喪,以日易月。考之於史,但行于吏民,而未嘗概之臣子也。詔曰:「令到,吏民三日釋服。」天子之喪當齊衰三月,而今以三曰,故謂之以日易月也。又曰:「殿中當臨者,旦夕各十五舉音。已下,服大紅,十五日小紅,十四日纖,七日釋服。」已下者,下棺,謂已葬也。自始崩至于葬,皆衰;及葬已,而大功,而小功,而纖,以示變除之漸。自始崩至于葬,既無定日;而已葬之後,變為輕服,則又三十六日。總而計之,則亦百徐日矣。此所以制其臣子者,未嘗以日易月也。至于臣庶之喪,不為制禮,而聽其自行,或厚或薄。然三年之喪,其能行者鮮矣,史書所記公孫弘後母卒,服喪三年。哀帝時,河間王良喪太後三年,為宗室儀表,益封萬戶。原涉父死,行喪家廬三年,由是顯名京師。銚期父卒,服喪三年,韋彪父母卒,哀毀三年,不出廬寢,服竟,贏瘠骨立。鮑昂處喪,毀瘠三年,服闋,遂潛于墓次。薛包為父及後母行六年服,喪過乎哀。此從其厚者矣。翟方進後母終,既葬三十六日,除服,起視事,以為身備漢相,不敢逾國家之制。此從其薄者矣。東海王臻及弟蒸鄉侯儉,母卒,皆吐血毀眥,至服練紅,追念初喪父,幼小,哀禮有闕,因復重行喪制。袁紹生而父死,弱冠,除濮陽長,遭母喪,服竟,又追行父服,凡在塚廬六年。此失之前而追行于後者矣。薛宣為丞相,弟修為臨淄令,後母病死,修去官持服,宣謂修:「三年服,少能行之者。」兄弟相駁,不可,修遂竟服。此一門之內,而厚薄各從其意者矣。然而哀帝綏和二年,詔博士弟子父母死,予寧三年。而應劭言:「漢律,不為親行三年服,不得選舉。」是其所以訓之臣庶者,未嘗不以三年為制也,若夫君喪之禮,自戰國以來,固己久廢。文帝乃特著之為令,以干百姓之譽,而反以蒙往代無窮之譏。至唐玄宗、肅宗之喪,遂改為初崩之後二十六日。蓋變而逾短,而亦不無追咎夫漢文之作俑矣。

《晉書‧羊傳》:文帝崩,謂傅玄曰:「三年之喪,雖貴遂服、自天子達,漢文除之。今主上天縱至孝,雖奪服,實行喪禮。若因此革漢魏之薄,而興先王之法,不亦善乎?」玄曰:「漢文以未世淺薄,不能行國君之喪,故因而除之。除之數百年,一旦復古,難行也。」曰:「不能使天下如禮,且使人主遂服,不猶善乎?」玄曰:「此為有父子而無君臣,三綱之道虧矣,」祜乃止。傅玄之言,所謂禦人以口給者也,不能緣人主之孝思善推其所為,以立一王之制,而徒以徇流俗之失。未幾而賈後殺姑,劉、石更帝,豈非治謀之不裕哉。後秦姚興母她氏卒,興哀毀過禮,不親庶政。群臣請依漢魏故事,既葬即吉。尚書郎李嵩上疏言:「既葬之後,應素服臨朝,率先天下仁孝之舉也。」興從之。若傅玄、羊之見,其不及姚興之臣遠矣。


  



贊助商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