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
明儒學案 - 145 / 462
中國哲學類 / 黃宗羲 / 本書目錄
  

明儒學案

第145頁 / 共462頁。

 大小:

 第145頁

朗讀:

丁未冬,予忽有飄然遐舉離世之興,及就友人王有訓語。(名託,號未菴,一號石壁病農。)有訓曰:「遐舉不如力學。」因偕予往訪羅念菴先生,(諱洪先,字達夫,吉水人。

官贊善。謚文恭。)居石蓮洞,既一月,日聞先生語感發,乃北面稟學焉。先生初不甚喜良知,亦不盡信陽明先生之學,訓吾黨專在主靜無慾。


  

予雖未甚契,然日承無慾之訓,熟矣,其精神日履,因是知嚴取予之義。戊申春,予游韶,太守陳公,(諱大倫,南寧人。官至太守。)闢明經書院,延教六邑諸俊。

又先延鄉縉紳鄧鈍峰,居書院中為侶,(諱魯,樂昌人。官學正。)陳公嘗從陽明先生學,後專意玄門。予少病肺,咳血怔忡,夜多不寐,則就拜陳公學玄,未有入。

鈍峰始為魏莊渠公(諱校,官至祭酒,崑山人。)弟子,亦游南野先生門,後專意禪宗。予亦就鈍峰問禪,鈍峰曰:「汝病乃火症,當以禪治。」每日見予與諸生講業畢,則要共坐。

或踞 ,或席地,常坐夜分。少就寢,鷄鳴復坐。其功以休心無雜念為主,其究在見性。予以奔馳之久,初坐至一二月,寤寐間見諸異相。

鈍峰曰:「是二氏家所謂魔境者也。汝平日忿欲利名,種種念慮,變為茲相,《易》所為『遊魂為變』是也。汝勿異,功久當自息。」四五月果漸息。

至六月遂寂然。

一日,心思忽開悟,自無雜念,洞見天地萬物,皆吾心體。喟然歎曰:「予乃知天地萬物非外也。」自是事至亦不甚起念。似稍能順應,四體咸鬯泰,而十餘年之火症向愈,夜寢能寐。

予心竊喜,以告鈍峰。鈍峰曰:「子之性露矣。」之久,雖寐猶覺,凡寐時聞人一語一步,皆了了。鈍峰曰:「是乃通晝夜之漸也,子勉進之,可以出死生矣。」予乃問:「出死生何謂也?」鈍峰言:「不出死生,則前病猶在。」予因是從鈍峰究出死生之旨,若日有所悟。又偕游曹溪,瞻六祖塔,感異夢,遂又有忘世意。至秋,越錢緒山公至韶,陳公延留書院中。

(名德洪,餘姚人,陽明先生弟子。)予甚喜,請益。然見錢公以憂制未大祥,遽遠遊,又乘青幃,張皂蓋,前呼導,予心私計曰:「予雖學出世事,亦未敢謂然也。」亡何,冬盡,予方圖歸。

因起念,遂失初悟。忽若痞悶,雖極尋繹,宿見意象俱似,而真體昏塞,甚不自得。述其故,質於錢公,錢公發明頗詳,迄不當予意。一日,同諸君游九成台,坐地方久身起,忽復悟天地萬物果非在外。

印諸子思「上下察」,孟子「萬物皆備」,程明道「渾然與物同體」,陸子「宇宙即是吾心」,靡不合旨。視前所見,灑然徹矣。因自審曰:「吾幸減宿障,從此了事,又何可更纏世網,從事殘蠹,致汩吾真耶?」既歸,以先君方待吉淺土,卜葬不果,此中不自安。又家人輩不善事老母,致有不懌意。

予衷亦常怏怏無以遣,已隱隱有儒釋旨歸之辨,而猶未決也。己酉家居,因結邑中曾思健、(諱于乾,號月塘。)羅東之、(諱潮。俱庠生。

)蕭天寵(名隆佑,吏員,官縣丞。)及王有訓、歐陽文朝為會,頗有興發。至冬,予赴會試,與王武陽(諱翥,有訓叔,教諭。)同舟,昕夕惟論學。

方浮彭蠡,值風濤夜作,不能泊岸,舟顛幾覆數矣。同舟人士皆號呼達旦,予獨命酒痛飲,浩歌熟寢。天明,風稍定,始醒。同侶有詈予不情者,予自若也。


  

庚戌落第後,舍南翁先生宅。一日,以舟顛熟寢事請正,先生曰:「此固其難,然謂仁體未也。」予曰:「仁體當如何?」曰:「臨危不動心,而又能措畫捄援,乃仁體也。」予雖聆服,然未繹其旨。

仲夏,李石鹿公(諱春芳,字子實,興化人。官元輔。)延予過家,訓諸子,因盡聞王心齋公之學,(諱艮,字汝止,安豊場人,陽明先生高弟子。)誠一時傑出,獨其徒傳失真,往往放達自恣,興化士以是不信學。

久之熟予履,乃偕來問學立會。冬杪,予歸自儀真,發舟三日,皆遇劇盜,以風猛得脫。同舟亦有泣者,予獨計寇至,則當倒橐輸之,它無虞也,以是亦不為動。辛亥,予挈家歸義和滄洲故居,獨學寡侶,力有少弛。

又明年壬子,館虔,舊習大作,幾自墮。至冬,同歐陽曰穡赴會試。(諱紹慶,號乾江,南野先生仲子,官工部主事。)時曰穡延思健赴京訓諸子,亦在舟。

雖日常切琢,而予故未瘳。

癸丑落第,初擬就選學職,至期悔止。友人周仲含(名賢宜,號洞岩,萬安人。官至右布政使。)及思健、曰穡,咸勸予選,而思健至拍案作色,奮曰:「子母老,不及時祿養,非孝。」予勉從謁選,得教句容。既至,方牽業舉,日課諸士文,而自以出世之學難語人,又負高氣,處上下多窒,每自疚。已乃疑曰:「豈吾昔所悟者有未盡耶?」時甲寅二月,聞南野先生訃,已為位痛哭,因念師資既遠,學業無就,始自悔數年弛放,自負生平,又負師門為痛恨。尋又作博文約禮題,遂舍而思曰:「孔、顏授受,莫此為切,故必出此乃為聖人之學,而非此必非聖人之學者也。」於是反覆而紬之,平心而求之,不敢徇近儒,亦不敢參己見。久之,於先儒終不能強合,其疑有四。於近儒亦不能盡合,其疑有三。蓋先儒以窮理訓博文,其說要推極吾心之知,窮至事物之理。



贊助商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