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 - 71孟子說:「教育也有多種方式方法。我不屑于教誨他,本身就 是對他的教誨。」
【讀解】
教育有多種方式方法,這是不言而喻的。孟子這裡着重談到 的,則是一種獨特的方法。 不屑之教,是亦教之。 其實,我們已經看到過,孔子正是採取這種「不 ...
孟子 - 72就一般情形而論,說到命運,二十歲以前的青少年不會有什 麼感覺,無動于衷。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青年人多半對命運不 屑一顧或者持否定態度,因為他們青春煥發,生命力蓬勃向上,對 自己,對前途都充滿了信心,每天清晨的太陽都有所不同,每天 的生活都有 ...
孟子 - 73在黑格爾哲學中,這樣的人是處于「自在」狀態的人,尚沒 有達到「自為」的程度。所謂「自在」狀態,就是缺乏「自覺」的 主體意識,不能自己認識自己。所謂‘咱為”,就是具有獨立的主 體意識,幾事都要問個「為什麼」,做一件事,知道自己為什麼要 做,在 ...
孟子 - 74至于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」,則與孔子所說「用之 則行,舍之則藏」一樣,進可以攻,退可以守,成為兩千多年來 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座右銘,成為最強有力的心理武器,既 對他人,也對這個世界,更對自身。
當你窮困不得志時,它以「獨 ...
孟子 - 75「世路風霜,吾人煉心之境也;世情冷暖,吾人忍性之地也。」
弗蘭西斯·培根說:
「順臣境最易見敗行,逆境最可見美德。」
說到底,都是「生於憂患」。所以不要悲嘆出身貧寒低微,不 要抱怨遭人排擠。要感謝命運,感謝困難,甚至,感 ...
孟子 - 76孟子說:「搞好耕種,減輕稅收,可以使老百姓富足。飲食有 一定時候,費用有一定節制,財物便用之不盡。老百姓離開了水 與火就不能夠生活,可是,當有人黃昏夜晚敲別人的門求水與火 時,沒有不給與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水火都很充足。聖人治理天 下,使百姓 ...
孟子 - 77孟子曰:「鷄鳴而起,孳孳為善者,舜之徒也;鷄鳴而起,孳 孳利者,蹠②之徒也。欲知舜與路之分,無他,利與善之③間也。」
【註釋】
①孳孳(ZT):同「孜孜」,勤勉不懈。②腑(Zhi):通常作「跖」,相 傳為柳下惠的弟弟,春秋時的大 ...
孟子 - 78饑渴對嘴巴和肚子的妨害使人饑不擇食,渴不擇飲。類似這 樣的妨害如果對心靈發生,就會使一個人對精神的需求,對思想、 學術和主張也出現饑不擇食,渴不擇飲現象,失去辨別力。統 便會管它什麼主義,管他什麼意識形態都一古腦兒接受下來,缺 乏消化能力, ...
孟子 - 79不過,「士尚志」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對士人的要求,給人的感 覺,好像士人的「專業」就是「尚志」而施行仁義,失去了這一 點,士人也就不成其為士人了一樣。由此影響到後世的讀書人一 直把「尚志」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,把「仁」、「義」作為最基本 的道德品 ...
孟子 - 80莫說本來是王子的人氣度與一般人不一樣,就是原本為平民 老百姓,甚至出身苦寒低賤如替人看牛放羊的朱元璋,一旦地位 改變,做了天子,那氣度與精神風貌也會變若天上地下,這就叫 做「居移氣」。
當然,有所影響,有所改變並不意味着主體自身完全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