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
國學 / 論語全書目錄
孔子門生
論語 - 1

《論語》 簡 介 《論語》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。    孔子(前551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時魯國陬邑(今山東曲阜)人。儒家學派創始人,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 ...

論語 - 2

(1)令色:令,好、善;色,臉色。 【譯文】 孔子說:「花言巧語,一副討好人的臉色,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。」 【讀解】 巧言令色。 這是一幅偽君子的畫像。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兩筆,那 ...


  
論語 - 3

關於不要和不如穩步發展的人交朋友的問題,歷來有不同的理解。一種理解說,如果人人都只和比自己好的人交朋友,那就誰也沒有朋友可交了,由此而認為聖人所說有操作上的困難。另一種理解則認為「無友不如己者」不可作拘泥的理解。聖人所說,決不是教人先計量彼 ...

論語 - 4

禮本來指的是區別尊卑貴賤的等級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儀式。但禮的根本目的又在於起中和作用,也是要達和諧的境界。這樣就造成了禮與和之間既相矛盾又相統一的辯證關係。按照儒家的禮治觀點,就是要人們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所。所以一方面是「禮之用, ...

論語 - 5

當然,說是這麼說,要真正做到卻是不容易。所以聖人不僅在《學而》打頭的一章裡告訴我們說:「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而且又在這末尾的一章裡再次語重心長地說:「不患人之不知,患不知人也。」全篇恰好首尾照應。 道德與政治 ...

論語 - 6

「無違」也就是不違背禮節。 這種不違背又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: 一是要虔誠恭敬盡到禮數,不能敷衍塞責: 二是要按照既定的禮教,即天子、諸侯、大夫、士、庶人各有差等,不得越。以孟懿子為例,他是魯國最有勢力的三家大夫之一,但有時候不僅用魯公(諸侯 ...


  
論語 - 7

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,只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(「不患人 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」〕,所以,聖人有一套瞭解別人的方法,這 就是他觀察人的三個要點:既要看現實表現,也要查一查履歷檔案, 即便不用查三代,那起碼也要看一看他本人是否有「前科」啊!同 時 ...

論語 - 8

子張學干祿。子曰:「多聞闕疑,慎言其餘,則寡尤;多 見闕殆,慎行其餘,則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祿在其中矣。」 【註釋】 子張:孔子的學生,姓顓孫,名師,字子張。 干祿:干,求。祿,官吏的俸給。干祿也就是求做官。 闕疑:闕,同「缺 ...

論語 - 9

①大車無輗(ni),小車無軏(ybe):古代用牛拉的車叫大車,用 馬拉的車叫小車。大車、小車都是把牲口套在車轅上,車轅前面有一道橫木用 于駕牲口,這道橫木兩頭都有關鍵(活銷),輗就是大車橫木的關鍵,軏就是 小車橫木的關鍵,車子沒有這個關鍵, ...

論語 - 10

仁德是禮樂的前提。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仁德,像季氏那樣,僭越天子之禮,濫用天子之樂,那禮樂對他還有什麼意思呢?    說穿了,文化也好,藝術也好,都是為道德傳播,更進一步 說,都是為政治的等級制度服務的,所以,一定要服從于道德和政治的前提 ...


提示:


  





目前沒有閱讀標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