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
中國哲學 / 明儒學案全書目錄
黃宗羲
明儒學案 - 391

鬼神兩字,只是不睹不聞中有睹聞,只此便是致知,便是格物,卻借祭祀來說耳。《大學》首傳,便說此謂「誠於中,形於外」,這個鬼神,去剔小人之肺肝。《中庸》下段,又說「誠則形,形則着」,這個鬼神,去贊聖賢之功德。世間只此兩種鬼神,皆在不睹不聞,有共 ...

明儒學案 - 392

問:「物來觸心,知以虛應,知往接物,意緣觸生。虛觸之間,依然無物,豈應心?有物藏知?”某云:“如此則天地間盡數是物,何獨爾心無意、無知?爾身的有自來?又知爾心的有自受,止涵萬物,動發萬知,涵蓋之間,若無此物,日月星辰,一齊墜落。譬如泓水,仰 ...


  
明儒學案 - 393

先生新被知遇,不忍坐視,因言:「通州、昌平,為京師左右翼,宜以重兵犄角。天津槽糧湊集,防禦尤急。未敢謂見將足任也。草澤義士,曰申甫,朝士多知之,屢薦未用,願仗陛下威靈,用申甫練敢戰之士,以為披亢擣虛之舉。」疏入,立召申甫,授都指揮僉書副總兵 ...

明儒學案 - 394

形而上者謂之天,形而下者謂之地。故其神明之屬,求其所自而不得,則舉而名之為天;體質之屬,原其所自,則總而名之為地。故夫可睹可聞者,皆地之屬也,其所不睹所不聞而為睹聞者,則曰天也。人之生也,稱受命於天,而不稱受命於地,極德之至也;稱上天之載, ...

明儒學案 - 395

或問:「盡心者為無一法而可為愛憎也,有如順吾心之法,如之何而遂能不愛?逆吾心之法,如之何而遂能不憎?縱慾強不愛不憎,而吾心已實愛之憎之矣。”應之曰:「爾之愛,亦有生於逆?憎,亦有生於順者乎?」曰:「無之。」曰:「誠哉!其愛必生於順吾心,憎必 ...

明儒學案 - 396

請亦驗之事乎?先以順逆境言之,所云逆境,如恥辱在乎幾微,可以不顧;進之唾罵惡聲入於吾耳,可以不聽;又進之而飢寒迫於肌膚;又進之而箠杖及於體骨;又進之而刀鋸絶命;又進之而鼎鑊糜沸,令之必死,而又不令即死。當恁麼時,此心能道一句順之則順乎否?又 ...


  
明儒學案 - 397

先儒強名之曰:「湛然虛明氣象。」雖然,隔境想及,信口說到易耳,試參十二時中,稍得一刻平衡,不失昏散而冷,便失拘檢而燥。所以存心比之養火,溫溫得中,良非易易。若念起即除,又存心中,照了消磨緊着,非一味向意根上扒平,如以掌按波之謂也。 至於 ...

明儒學案 - 398

連日取文清「靜坐觀心,閒中一樂”八字作功課,客曰:「心何用觀?」曰:「為其不在也。」客曰:「不在而何以觀?」曰:“一觀之而即在矣。時時觀則時時在,到得不待觀而無不在,則無不樂,非誠意君子,未可語此。」 人生在世,逐日擾攘,漫無自得,尋其 ...

明儒學案 - 399

嘗言官輦轂,念頭不在君父上;官封疆,念頭不在百姓上;至於水間林下,三三兩兩,相與講求性命,切磨德義,念頭不在世道上,即有他美,君子不齒也。故會中亦多裁量人物,訾議國政,亦冀執政者而藥之也。天下君子以清議歸於東林,廟堂亦有畏忌。 四明亂政 ...

明儒學案 - 400

恐亦不免各墮邊見矣。性體也,情用也,曰知曰能才也,體用之閒也。是故性無為而才有為,情有專屬而才無專屬。惟有為,則仁義禮智,一切憑其發揮,有似乎用,所以說者謂之用也。 惟無專屬,則惻隱、羞惡、辭讓、是非,一切歸其統率,有似乎體,所以說者謂 ...


提示:


  





目前沒有閱讀標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