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
中國哲學 / 明儒學案全書目錄
黃宗羲
明儒學案 - 431

司馬徽有言,「識時務者,在乎俊傑。」天下先務,時時各異,孰為大本?孰為大端?溯觀往事,人所既為,我則暸焉。方當吾世,從何入手?而茫然不識者,皆是也。 取四三年來之治機,治今之天下,未必合者,而況遠昔哉! 成心之去難矣哉,成心之害深矣 ...

明儒學案 - 432

問:「聖賢效法天地,亦有時拗過天地否?”曰:“夷、齊不食周粟,當時天運悉已歸周,兩人欲以隻身撐住乾坤。元時,上天命之入主中國,而金華四子沒身泉壤。一則拗之於天運之初遷,一則拗之於天運之久定,此太極之不隨陰陽者,故人心為太極。」 孔子憂學 ...


  
明儒學案 - 433

己巳之變,受事者為執政之異己,不難為法受惡,概寘之重典;丙子之變,受事者為執政之私人,不難上下矇蔽,使處分之頓異。自古小人與中官氣誼一類,故天下有比中官之小人,必無合於君子之小人,有用小人之君子,終無黨比中官之君子。八年之間,誰秉國成?臣不 ...

明儒學案 - 434

石樑言一名臣轉身為馬,引其族姑證之。羲甚不然其言,退而與王業洵、王毓蓍推擇一輩時名之士,四十餘人,執贄先生門下。此四十餘人者,皆喜闢佛,然而無有根柢,於學問之事,亦浮慕而已,反資學佛者之口實。先生有憂之,兩者交譏,故傳先生之學者,未易一二也 ...

明儒學案 - 435

動中有靜,靜中有動者,天理之所以妙合而無間也。靜以宰動,動復歸靜者,人心之所以有主而常一也。故天理無動無靜,而人心惟以靜為主。以靜為主,則時靜而靜,時動而動,即靜即動,無靜無動,君子盡性至命之極則也。 游思妄想,不必苦事禁遏。大扺人心不 ...

明儒學案 - 436

小人只是無忌禪,便結果一生。至《大學》止言閒居為不善耳1,閒居時有何不善可為?只是一種懶散精神,漫無着落處,便是萬惡淵藪,正是小人無忌憚處,可畏哉! 陽明先生言良知,即物以言知也。若早知有格物義在,即止言致知亦得。朱子言獨 ...


  
明儒學案 - 437

由中道和,有顯微際,而亦截然分為兩在。然即心離心,總見此心之妙,而心與性不可以分合言也。故寂然不動之中,四氣實相為循環,而感而遂通之際,四氣又迭以時出,即喜怒哀樂之中,各有喜怒哀樂焉。如初喜屬喜,喜之暢屬樂,喜之歛屬怒,喜之藏屬哀,余倣此是 ...

明儒學案 - 438

若夫子之毋意,正可與誠意之說相發明,誠意乃所以毋意也,毋意者毋自欺也。(以上丁丑) 子絶四,毋意,聖人心同太虛,一疵不存,了無端倪可窺,即就其存主處,亦化而不有,大抵歸之神明不測而已。自意而積成為我,纔說得是私意,若竟以竟為私,是認念為 ...

明儒學案 - 439

佛氏之學,只主靈明,而抹去善惡二義,故曰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時見本來面目。」本來面目,仍只是一點靈明而已。後之言《學》者本之,豈《大學》之義乎? 故敬齋曰:「心有專主之謂意。」朱子釋《訓蒙詩》曰:「意是情專所主時。」近之。《大學章句》以 ...

明儒學案 - 440

至慎獨二字,明是盡性喫緊工夫,與《中庸》無異旨,而亦以「心之所發」言,不更疏乎?朱子一生學問,半得力於主敬,今不從慎獨二字認取,而欲掇敬於格物之前,真所謂握燈而索照也。 予嘗謂學術不明,只是《大學》之教不明。《大學》之教不明,不爭格致之 ...


提示:


  





目前沒有閱讀標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