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
中國哲學 / 明儒學案全書目錄
黃宗羲
明儒學案 - 401

唐仁卿痛疾心學之說,予曰:「墨子言仁而賊仁,仁無罪也;楊子言義而賊義,義無罪也;世儒言心而賊心,心無罪也。”仁卿曰:「楊、墨之於仁義,只在跡上模擬,其得其失,人皆見之。而今一切托之於心,無形無影,何處究詰?二者之流害孰大孰小,吾安得不惡言心 ...

明儒學案 - 402

史際明曰:「宋之道學,在節義之中;今之道學,在節義之外。”予曰:“宋之道學,在功名富貴之外;今之道學,在功名富貴之中。在節義之外,則其據彌巧;在功名富貴之中,則其就彌下。無惑乎學之為世詬也。」 或問佛氏大意,曰:「三藏十二部,五千四百八 ...


  
明儒學案 - 403

管東溟曰:「凡說之不正,而久流於世者,必其投小人之私心,而又可以附於君子之大道者也。」愚竊謂無善無惡四字當之。何者?見以為心之本體,原是無善無惡也,合下便成一個空。見以為無善無惡,只是心之不着于有也,究竟且成一個混。 空則一切解脫,無復 ...

明儒學案 - 404

高景逸曰:「果是透性之人,即言收攝,不曾加得些子。若未透性,即言自然,不免加了自然的意思。況借自然,易流懶散;借收攝,可討入頭。故聖賢立教,必通上下,照古今。 若以今日禪家的話頭,去駁孔子,語語是病。不知聖賢所以至今無病者,正在此也。」 ...

明儒學案 - 405

究而言之,所謂本體,原非於對境之外,另有一物,而所謂過去未來,要亦不離於見在也。特具足者,委是人人具足,而即是者,尚未必一一皆是耳。是故認得合下明白,乃能識得當下,認得當下明白,乃能完得合下。此須細細參求,未可率爾也。 平居無事,不見可 ...

明儒學案 - 406

明日,于舟中厚設蓐席,嚴立規程,以半日靜坐,半日讀書。靜坐中不帖處,只將程、朱所示法門,參求於幾,『誠敬主靜』,『觀喜怒哀樂未發』,『默坐澄心』,『體認天理』等一一行之。立坐食息,唸唸不捨,夜不解衣,倦極而睡,睡覺復坐,於前諸法,反覆更互, ...


  
明儒學案 - 407

不知敬之即心,而欲以敬存心,不識心,亦不識敬。 無妄之謂誠,無適之謂敬,有適皆妄也。 主一之謂敬,無適之謂一,人心如何能無適?故須窮理,識其本體。所以明道曰:「學者須先識仁,識得仁體,以誠敬存之而已。」故居敬窮理,只是一事。 朱 ...

明儒學案 - 408

然人之心地不明,如何察得人心術?人不患無才,識進則才進,不患無量,見大則量大,皆得之於學也。 劄記 心無出入,所持者志也。 道無聲臭,體道者言行而已。 人心纔覺,便在腔子?,不可着意。 有憤便有樂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 ...

明儒學案 - 409

此理在拈花一脈之上,非窮理到至極處,不易言也。(《心性說》) 老氏氣也,佛氏心也,聖人之學,乃所謂性學。老氏之所謂心,所謂性,則氣而已。佛氏之所謂性,則心而已。非氣心性有二,其習異也。 性者天理也,外此以為氣,故氣為老氏之氣,外此以 ...

明儒學案 - 410

佛氏所為善,念中善事也,與聖人言善絶不相干。韓子曰:「彼以煦煦為仁,孑孑為義,其小之也固宜。」如佛氏所謂善,其無之也亦宜。 格物之功非一,其要歸於知本。知修身為本而本之,天下無餘事矣。蓋格來格去,知得世間總無身外之理,總無修外之工,正其 ...


提示:


  





目前沒有閱讀標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