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
中國哲學 / 日知錄全書目錄
顧炎武
日知錄 - 121

○前代陵墓漢高帝十二年十二月,詔曰:「秦皇帝、楚隱王、魏安厘王、齊愍王、趙悼襄王,皆絶亡後,其與秦皇帝守塚二十家,楚、魏、齊各十家,趙及魏公子無忌各五家,令視其塚,復,亡以與他事。」魏明帝景初二年五月,戊子,詔曰:「昔漢高創業,光武中興,謀 ...

日知錄 - 122

○停喪停喪之事,自古所無。自建安離析,永嘉播竄,於是有不得已而停者,常煒言:「魏晉之制,祖父未葬者,不聽服官。」而御史中丞劉隗奏:「諸軍敗亡,失父母,未知吉凶者,不得仕進宴樂,皆使心喪,有犯,君子廢,小戮。」生者猶然,況于既歿?是以充州刺史 ...


  
日知錄 - 123

魏劉仲武娶母丘氏,生子正舒、正則。及母丘儉敗,仲武出其妻,更娶王氏,生陶,仲武為母丘氏立別舍,而不告絶。及母丘氏卒,正舒求葬,陶不許。正舒不釋服,訟于上下,位血露骨,衰裳綴絡,數十年弗得,以至死亡。宋海虞令何子平母喪去官,哀毀逾禮,屬大明 ...

日知錄 - 124

○火葬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,自宋時已有之。《宋史》:「紹興二十六年,監登聞鼓院范同言:『今民俗有所謂火化者,生則奉養之具惟恐不至,死則潘而捐棄之。國朝著令,貧無葬地者,許以官地安葬。河東地狹人眾,雖至親之喪悉皆焚棄。韓琦鎮并州,以官錢市田數 ...

日知錄 - 125

○期功喪去官古人于期功之喪,皆棄官持服。《通典》:「安帝初,長吏多避事棄官。乃令:自非父母服,不得去職。」考之於書,如韋義以兄順喪去官,楊仁以兄喪去官,譙玄以弟服去官,戴封以伯父喪去官,馬融遭兄子喪自劾歸,陳以期喪去官,賈逵以祖父喪去官。 ...

日知錄 - 126

○喪娶《春秋‧文公二年》:「冬,公子遂如齊納幣。」《公羊傳》:「納幣不書,此何以書?譏。何譏爾?喪娶也。娶在三年之外,則何譏乎喪娶?三年之內不圖婚。」何休注曰:「僖公以十二月薨,至此未滿二十五月。又禮,先納采、問名、納吉,乃納幣,此四者皆在 ...


  
日知錄 - 127

○丁憂交代昔時見有司丁父母憂,聞訃奔喪,不出半月。近議必令交代,方許離任。至有欠庫未補,服闋猶不得歸者。是則錢糧為重,倫紀為輕,既乖宰物之方,復失使臣之禮。其弊之由,始於刻削太過。蓋昔者錢糧掌于縣丞,案牘掌于主簿,稅課掌于大使,令者稽其要而 ...

日知錄 - 128

唐時人仕之數,明經最多。考試之法,令其全寫註疏,謂之帖括。議者病其不能通經,權文公謂:「註疏猶可以質驗,不者,倘有司率情,上下其手,既失其末,又不得其本,則蕩然矣。」今之學者並註疏而不觀,殆于本末俱喪,然則今之進士又不如唐之明經也乎? ...

日知錄 - 129

○制科唐制,天子自詔日製舉,所以待非常之才。《唐志》曰:“所謂制舉者。其來遠矣。自漢以來,天子常稱制詔,道其所欲問而親策之。唐興,世崇儒學。雖其時君賢愚好惡不同,而樂善求賢之意未始少怠。故自京師外至州縣有司,常選之士以時而舉,而天子又自詔四 ...

日知錄 - 130

元八年三月庚子。中書省言:「進士禦試答策,多系在外準備之文,工拙不甚相遠,難於考較,祖宗舊制,禦試進士賦詩論三題,施行已遠,前後得人不少。況今朝廷見行文字多系聲律對偶,非學問該洽,不能成章。請行祖宗三題舊法,詔來年禦試,將詩賦舉人複試三題 ...


提示:


  





目前沒有閱讀標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