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
中國哲學 / 日知錄全書目錄
顧炎武
日知錄 - 81

○紡織之利今邊郡之民,既不知耕,又不知識,雖有材力而安於遊惰。華陰王宏撰著議,以為延安一府,布帛之價貴于西安數倍,既不獲紡織之利,而又歲有買布之費,生計日蹙,國稅日逋。非盡其民之惰,以無教之者耳。今當每州縣發紡織之具一副,令有司依式造成,散 ...

日知錄 - 82

○行鹽松江李雯論「鹽之産於場,猶五穀之生於地,宜就場定額,一稅之後,不問其所之,則國與民兩利。」又曰:「天下皆私鹽,則天下皆官鹽也。」此論鑿鑿可行。丘仲深《大學衍義補》言復海運,而引杜子美詩:「雲帆轉遼海。更稻來東吳」為證。余于鹽法亦引子 ...


  
日知錄 - 83

○權量三代以來,權量之制,自隋文帝一變。杜氏《通典》言:「六朝量三升當今一升,稱三兩當今一兩,尺一尺二寸當今一尺。」《左傳‧定公八年》正義曰:「魏、齊鬥稱于古二而為一,周、隋鬥稱于古三而為一。」《隋書‧律歷志》言:「梁、陳依古鬥,齊以古升五 ...

日知錄 - 84

○大斗大兩《漢書‧貸殖傳》:「黍千大鬥。」師古曰:「大鬥者,異於量米粟之鬥也。」是漢時己有大鬥,但用之量粗貨耳。 《唐六典》:「凡度,以北方黍中者一黍之廣為分,十分為寸,十寸為尺,一尺二寸為大尺,十尺為丈。凡量,以黍中者容一千二百黍 ...

日知錄 - 85

《宋史‧律歷志》:大宗淳化三年三月,詔曰:「《書》雲協時月正日,同律度量衡,所以建國經而立民極也。國家萬邦咸義,九賦是均。顧出納于有司,系權衡之定式。如聞黍之制。或差毫釐,錘鈎為奸,害及黎庶,宜令詳定稱法,著為通規。」事下有司。監內藏庫崇 ...

日知錄 - 86

宋太宗問學士杜鎬曰:「兩漢賜予多用黃金,而後代遂為難得之貨,何也?」對曰:「當時佛事未興,故金價甚賤。」今以目所睹記及《會典》所載國初金價推之,亦大略可考。《會典‧鈔法卷》內云:「洪武八年,造大明寶鈔,每鈔一貫,折銀一兩;每鈔四貫,易赤金一 ...


  
日知錄 - 87

《太祖實錄》:「洪武八年三月辛酉朔,禁民間不得以金銀為貨交易,違者治其罪。有告發者,就以其物給之。」其立法若是之嚴也。「九年四月己丑,許民以銀鈔錢絹代輸今年租稅。」「十九年三月己巳,詔歲解稅課錢鈔,有道里險遠難致者,許易金銀以進。」「五月己 ...

日知錄 - 88

《贈友詩》曰:「私家無錢爐,平地無銅山,胡為秋夏稅,歲歲輸銅錢!錢力日已重,農力日已殫。賤糶粟與麥,賤貿絲與綿,歲暮衣食盡,焉得無饑寒?吾聞國之初,有制垂不刊:庸必算丁口,租必計桑田。不求土所無,不強人所難,量入以為出,上足下亦安。兵興一變 ...

日知錄 - 89

又曰:自古以來,有國者之取於民為已悉矣,然不聞有火耗之說。火耗之所由名,其起於征銀之代乎?原夫耗之所生,以一州縣之賦繁矣,戶戶而收之,銖銖而納之,不可以瑣細而上諸司府,是不得不資于火。有火則必有耗,所謂耗者,特百之一二而已。有賤丈夫焉,以為 ...

日知錄 - 90

錢者,歷代通行之貨,雖易姓改命,而不得變古。後之人主不知此義,而以年號鑄之錢文,於是易代之君,遂以為勝國之物而銷毀之,自錢文之有年號始也。嘗考之於史,年號之興,皆自季世。宋考武帝孝建初,鑄四銖,文曰「孝建」,一邊為「四銖」。其後稍去「四銖」 ...


提示:


  





目前沒有閱讀標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