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文觀止譯注 - 281在道州城西邊一百多步的地方,有一條小溪。它向南流幾十步遠,併入營溪。溪水兩岸,全都是怪石,它們傾斜嵌疊,迴旋盤曲,姿態奇特,無法用語言來形容。清澈的溪流衝擊到岩石,便激起騰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。岸邊還有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,垂下蔭影相互遮蔽 ...
古文觀止譯注 - 282周道衰,孔子沒,火於秦,黃老于漢[5],佛于晉、魏、梁、隋之間。其言道德仁義者,不入于楊,則歸於墨[6];不入于老,則歸於佛。入于彼,必出於此。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;入者附之,出者汙之[7]。噫!後之 ...
古文觀止譯注 - 283夫所謂先王之教者,何也?博愛之謂仁,行而宜之之謂義。由是而之焉之謂道。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。其文,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;其法,禮、樂、行政;其民,士、農、工、賈;其位,君臣、父子、師友、賓主,昆弟、夫婦、;其服,麻、絲;其居,宮 ...
古文觀止譯注 - 284古時候,人民的災害很多。有聖人出來,才教給人民以相生相養的生活方法,做他們的君王或老師。驅走那些蛇蟲禽獸,把人們安頓在中原。天冷就教他們做衣裳,餓了就教他們種莊稼。棲息在樹木上容易掉下來,住在洞穴裡容易生病,於是就教導他們建造房屋。又教導他 ...
古文觀止譯注 - 285我所謂先王的政教,是什麼呢?就是博愛即稱之為仁,合乎仁的行為即稱為義。從仁義再向前進就是道。自身具有而不依賴外界的叫做德。講仁義道德的書有《詩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易經》和《春秋》。體現仁義道德的法式就是禮儀、音樂、刑法、政令。它們教育的人民是 ...
古文觀止譯注 - 286[1]宜:合宜。《禮記·中庸》:「義者,宜也。」[2]之:往。[3]煦煦(xǔ許):和藹的樣子。這裡指小恩小惠。[4]孑孑(jié潔):瑣屑細小的樣子。[5]黃老:漢初道 ...
古文觀止譯注 - 287古之君子,其責己也重以周[1],其待人也輕以約[2]。重以周,故不怠[3];輕以約,故人樂為善。聞古之人有舜者,其為人也,仁義人也[4];求其所以為舜者,責於己曰:「彼,人也,予,人也 ...
古文觀止譯注 - 288古時候的君子,他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面,他對待別人寬容又簡約。嚴格而全面,所以不怠惰;寬容又簡約,所以人家都樂意做好事。聽說古代的聖人舜,他的做人,是個仁義的人。探究舜所以成為聖人的道理,就責備自己說:「他是個人,我也是個人,他能這樣,我卻不能 ...
古文觀止譯注 - 289[1]重:嚴格。周:周密、全面。[2]輕:寬容。約:簡少。以上二句出自《論語·衛靈公》:「躬自厚而薄責於人」。[3]不怠:指不懈怠地進行道德修養。[4]舜:傳說中遠古時代的君王。仁義人 ...
古文觀止譯注 - 290[1]伯樂:春秋秦穆公時人,姓孫名陽,字伯樂。以善於相馬著稱(事見《戰國策·楚策》、《莊子·馬蹄篇》等),因此歷來又作為善於識拔人才的代表。[2]駢死:相比連而死。糟櫪:盛馬飼料的器具叫槽,馬廄叫櫪,槽櫪為並列複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