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
中國哲學 / 明儒學案全書目錄
黃宗羲
明儒學案 - 101

天理人欲,同行異情,此正毫釐千里之幾,從良知精明流行,則文、武之好勇,公劉、太王之好貨色,皆是天理。若雜之以私慾,則桓、文之救魯、救衛,攘夷安夏,皆是人欲。先師所謂「須從根上求生死,莫向支流論濁清」。 有疑聖人之功異於始學者,曰:「王逸 ...

明儒學案 - 102

古人以心體得失為吉凶,今人以外物得失為吉凶。作德日休,作偽日拙,方見影響不爽。奉身之物,事事整飾,而自家身心,先就破蕩,不祥莫大焉。 性字從心從生,這心之生理,精明真純,是發育峻極的根本。戒慎恐懼,養此生理,從君臣父子交接處,周貫充出, ...


  
明儒學案 - 103

問「道器之別”。曰:“盈天地皆形色也,就其不可 、不可聞、超然聲臭處指為道,就其可睹、可聞、體物不遺指為器,非二物也。今人卻以無形為道,有形為器,便是裂了宗旨。喜怒哀樂即形色也,就其未發渾然、不可睹聞指為中,就其發而中節、燦然可睹聞指為和。 ...

明儒學案 - 104

學不明諸心,則行為支;明不見諸行,則明為虛。明者,明其所行也。行者,行其所明也。故欲明吾孝德,非超悟乎孝之理已也,真竭吾之所以事父者,而後孝之德以明。 欲明吾弟德,非超悟乎弟之理已也,真盡吾之所以事兄者,而後弟之德以明。舜為古今大聖,亦 ...

明儒學案 - 105

昔孟子於齊王好樂,而曰『好樂甚,則齊其庶几乎』!於好勇,則曰『請好大勇』。曰好貨,就曰『好貨也好,只要如公劉之好貨』。曰好色,就曰『好色也好,只要如太王之好色』。今人若聽見說好貨、好色,便就說得好貨、好色甚不好了,更轉他不得。 今人只說 ...

明儒學案 - 106

往年有一友問心齋先生雲「如何是無思而無不通?」先生呼其仆,即應,命之取茶,即捧茶至。其友復問,先生曰:「才此仆未嘗先有期我呼他的心,我一呼之便應,這便是無思無不通。」是友曰:「如此則滿天下都是聖人了。」先生曰:「卻是日用而不知,有時懶困着了 ...


  
明儒學案 - 107

天地鬼神,遇事警畏,然恐在禍福利害上着腳,終涉疏淺。古人亦臨、亦保,若淵、若冰,不論有事、無事,一是恂憟本來作主。 古人以天地合德為志,故直從本體,亦臨亦保,不使一毫自私用智,沾蒂掛根。今人以世情調適為志,故止從事為安排佈置,終不能於不 ...

明儒學案 - 108

先生申之曰:「非謂知識有二也,惻隱、羞惡、恭敬、是非之知,不離乎視、聽、言、動,而視、聽、言、動未必皆得其惻隱、羞惡之本然者。故就視、聽、言、動而言,統謂之知覺,就其惻隱、羞惡而言,乃見其所謂良者。知覺未可謂之性,未可謂之理,知之良者,乃所 ...

明儒學案 - 109

良字之義,正孟子性善之旨,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,纔說性時便有知覺運動。性非知則無以為體,知非良則無以見性,性本善非有外鑠,故知本良不待安排。曰「不慮而知」者其良知,猶之曰「不待安排」者其良心,擴而充之,以達之天下,則仁義不可勝用,《楞伽》之真 ...

明儒學案 - 110

人心生意流行而變化無方。所謂意也,忽焉而紛紜者意之動,忽焉而專一者意之靜,靜非無意而動非始有。蓋紛紜專一,相形而互異。所謂易也,寂然者,言其體之不動於欲,感通者,言其用之不礙於私,體用一原,顯微無間。 非時寂時感,而有未感以前,別有未發 ...


提示:


  





目前沒有閱讀標記